Stackoverflow,无可挑剔的专注于解决程序员问题的问答平台,完全无广告,完全免费,从各种基础的代码问题到最前沿的编程知识都能找到答案
在这里提问你需要基础的英语交流能力,同时记得比较详尽地描述你的问题,冰贴上你的代码、报错等
还有就是旁边那个,AskUbuntu,一家的网站,这个主打各种Linux知识(Ubuntu/Debian属于同系,把deepin等各种衍生系统加起来的话是Linux发行版装机量第一)
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从“上古”时代到最新Linux系统的各种问题,CSDN不少回答就是从这翻译的
如果你是用的是别的发行版,可以看看Debian论坛,Archlinux社区之类的
等会儿还会说到GitHub issue,这个也非常有用
然后再说下GitHub吧,要是计科/信息专业的大学毕业都没学会用这玩意,和毕业了都不知道知网是啥的是一个级别
如我上面所说很多大学的校园网应该是可以直接访问GitHub的,如果没有的话你可以下载个Watt Toolkit(原Steam++),可以免费加速访问GitHub
然后我们随便进入一个GitHub仓库/项目页面
第一次看肯定很懵逼,如果用机翻会更懵逼
首先你看到的这一大块是仓库/项目的文件,可以点进去看,大多数代码文件可以直接预览,不需要下载
往下翻可以看到仓库/项目的介绍,自述文件,也就是默认的readme.md(可以配置多种语言的readme)
回到刚刚的文件那块,点一下左上角的版本,或者叫“分支/Branch”
就可以切换不同版本的项目文件
如果我想把整个仓库/项目下载下来呢?
这种行为叫做“克隆/Clone”,需要点击项目文件右上角的绿色克隆/Clone按钮
其中提供的地址就是用来克隆都地址,结尾一定是.git才行
接着在任何终端使用git clone命令克隆这个仓库就可以了
git的相关知识挺简单的,这个推荐大家问AI
GitHub还有个客户端,方便不喜欢终端的各位,可以直接克隆仓库,有权限的还可以pull/push
话说回来,刚刚那个页面还有些其他地方是干嘛的,比如那个“发行版/Release”
发行版/Release就是官方发布的推荐用户使用的版本,相比直接构建的版本要稳定很多
还有种预览版/Pre-Release,顾名思义就是没那么稳定,但是会更及时更新的版本
往下翻,看到Asset里面就是可以下载的文件
zip适合Windows
tar.gz适合Linux/MacOS
软件的发行版则是各种安装包之类的,会标注出对应的架构
amd64专指Linux64位
i386专指Linux32位
aarch64、arm64一般都可以指Linux arm64,或者Windows arm64,以及MacOS aarch64(Apple Silicon)
armhf专指Linux armv7
x64指Windows 64位,以及MacOS 64位
x86专指Windows 32位
从文件后缀可以判断系统
deb是Linux Debian/Ubuntu系专用
rpm是Linux RedHat专用
flatpak、snap等是Linux通用的一种包管理模式,以沙箱隔离运行每个软件
appimage也是Linux通用可执行文件,通常只有单个文件,类似Windows的绿色版软件
tar.gz是各种Linux发行版通用的打包格式
exe、msi是Windows专用
dmg是MacOS专用
然后说GitHub issue
在这里可以找到相关的各种问题
默认搜索时会附加上is:issue is:open,还可以添加更多选项
看回答的时候也要注意,里面的版本、环境等是不是和自己的情况类似
提出issue也要遵守各个仓库的规则(比如固定格式,日志文件或者报错代码)
然后是拉取请求/Pull request
这个主要是在参与到项目中后会用到,用于提出请求,确认然后合并代码到仓库中
提交成功的会给出一个版本号,点击可以查看修改内容
这个功能和IDE里面直接查看是一样的
然后是操作/Actions
GitHub在线编译的工作流,一般开源项目用的很多
后面那几个很多项目并没有弄,或者只放了链接,因为开源项目一般都有自己的官网,Wiki之类的比放在GitHub上直观多了
总之,计算机相关的学习一定要多自己写一写,跑一跑,自己想明白的问题一定是是印象更深的,而且只有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提出疑问,有了疑问才能学习到新的知识
AI把问题嚼碎了提取出来的答案是进不了人的脑子的,这种知识接收方法压根就不符合人类的习惯,我们习惯的是先探索,然后从探索中发现现象,再有现象总结出知识
而AI给出的只是“答案”,看完就忘了,最后又得去问AI,那么到最后解决这些问题的是人还是AI呢?
要是哪天AI能把所有这些知识都编进引人入胜的故事里,那我毫无疑问支持转向AI
暂无评论内容